学校介绍
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是学校直属单位,由原培训学院、原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于2019年12月合并组建,是学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管理部门和办学实体,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。
学院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历史悠久。1956年开办成人教育,1991年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工作,2001年开办现代远程教育。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,牢固树立继续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,坚持规模、结构、质量、效益协调发展,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,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己任,依托学校雄厚的教学、科研、师资等教育资源,开展以教师教育、农业教育为特色的多学科、多专业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,60多年来,为国家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50万人。
学院开展教育培训的时间早、覆盖面大。1979年开办农业管理干部培训,1981年开办教育管理干部培训,1986年开办高校师资培训,1990年开办中小学(幼儿园)师资培训和行业培训,是学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专业机构,现建有农业农村部、教育部、全国总工会等7个国家级和重庆市、青海省等6个省市级培训基地。40多年来,为全国30多个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举办各类培训班8000余期,培训学员超过60万人次。
学院办学实力雄厚。有爱岗敬业、精干高效、管理规范、经验丰富的专业化管理队伍;有治学严谨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;有技术先进、功能强大的智慧化教育的管理平台;建有1200多门的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库和强大的培训师资库、专题库和实践教学基地;智慧化教室、多媒体教室、学术报告厅、讨论室、会议室、运动场等设施设备齐全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以网络教育为主,继续履行自考主考学校职责;非学历教育以开展党政干部培训、教师培训、农业培训及各行业培训为主。
新征程、新机遇、新挑战。面向未来,学院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继续教育转型升级提质的办学要求,以高质量、高水平、品牌化、规范化为目标,以职业导向、创新能力为主题,以信息化、智慧化教育为引领,以两翼齐飞、融合发展、协同共生为发展思路,探索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继续教育支持保障体系、全面质量评估体系,构建起学历继续教育、教育培训为主要业务的发展体系,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,高质量的培养各级各类人才,助力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,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网络教育
远程教育,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,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,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。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,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,有别于传统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。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,通常是业余进修者。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,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。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、互联网、辅导专线、课研社、面授(函授)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。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,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。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限制,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。
特色优势
资源利用最大化
各种教育资源库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,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,把最优秀的教师、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。
学习行为自主化
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,其显著特征是:任何人、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、从任何章节开始、学习任何课程。网络教育便捷、灵活的“五个任何”,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,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。
学习形式交互化
教师与学生、学生与学生之间,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,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,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。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、人数、次数等进行的统计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、难点和主要问题,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。
教学形式修改化
在线教育中,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,一方面,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、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,另一方面,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,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。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。
教学管理自动化
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具有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,被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。远程学生的咨询、报名、交费、选课、查询、学籍管理、作业与考试管理等,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完成。
报考对象
凡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,不受性别、年龄、民族、种族、宗教信仰、财产状况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,均可报考 。
报名条件
凡国家教育部认可,属国民教育系列的各类高等学校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。
就业方向
1.高校教师;2.网络编辑;3.影视节目制作;4.线下刊物编辑;5.刊物编辑记者。
课程设置
序号 | 课程代号 | 课程名称 | 学分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03709 |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| 4 | |
2 | 03708 |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 2 | |
3 | 27018 | 俄语 | 任选一门 | 14 |
3 | 27017 | 法语 | 14 | |
3 | 00015 | 英语(二) | 14 | |
3 | 27016 | 日语 | 14 | |
4 | 00658 | 新闻评论写作 | 6 | |
5 | 00659 | 新闻摄影 | 5 | |
6 | 00660 | 外国新闻事业史 | 6 | |
7 | 00661 |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| 4 | |
8 | 00642 | 传播学概论 | 6 | |
9 | 00182 | 公共关系学 | 4 | |
10 | 00662 | 新闻事业管理 | 选考课:考外语者任选两门,不考外语者全选 | 4 |
11 | 00321 | 中国文化概论 | 5 | |
12 | 00043 | 经济法概论(财经类) | 4 | |
13 | 27020 | 广播电视概论 | 4 | |
14 | 00529 | 文学概论(一) | 7 | |
15 | 10209 | 新闻学毕业论文 | 0 | |
学分合计 | 不少于59学分 |
说明:
1.关于公共政治课的调整及替代关系请参照《专业考试计划简编编写说明》(2015版)第11条。
2.原中文、新闻两个自学考试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选考外语的,不得重复选考或申请免考已通过的“00529文学概论(一)”课程;以上两专业专科毕业生如不选考外语,可以申请免考已通过的自学考试“00529文学概论(一)”课程,但须换考通过新闻专科的“00034社会学概论”课程。
3.原自学考试新闻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且选考外语者 , 不得重复选考或申请免考已通过的“27020广播电视概论”课程;如不选考外语,可以申请免考已通过的自学考试“27020广播电视概论”课程,但须换考新闻专科的“00656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”课程。
4.选考并通过外语课程的考生,如按原计划要求通过“343新闻采编与写作(2)”、“31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”、“272法学概论”和“349电视制作基础”四门课程中任意三门或以上的,可免考“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”课程。
5.按原计划全部通过“338新闻学概论”、“336新闻采编与写作”、“335中国新闻事业史”和“317中国现代文学史(含当代)”四门课程的,可以免考“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”课程。
6.南京师范大学:
⑴主考地区:南京、连云港、徐州、扬州、镇江、宿迁、淮安7市。
⑵学位要求课程:外语、新闻评论写作、外国新闻事业史、传播学概论、公共关系学。
7.苏州大学:
⑴主考地区: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南通、盐城、泰州6市。
⑵学位要求课程:外语、传播学概论、中外新闻作品研究、外国新闻事业史。
专业介绍
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,有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,遵纪守法,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,具有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。要求应考者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,树立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,遵守法律、法规,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。本科基本要求:在专科的基础上,系统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,熟悉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,具备较强的新闻采访、写作、编辑等业务能力。成为能够在新闻媒介、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。
报名联系方式
联系地址: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
联系电话:15823384562